硚口区举办垃圾分类“金牌宣讲员”海选赛
发布日期: 2025-07-14 12:05 文章来源: 湖北日报
7月12日,武汉市首家社区剧场——营北乐剧场内热闹非凡,硚口区2025年“武汉以我为荣”生活垃圾分类“金牌宣讲员”海选活动正火热开赛。来自辖区街道、社区及学校的选手同台竞技,用16个节目展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宣讲盛宴。
“这个活动,就是要以文化为载体,让垃圾分类一线的同志讲一线故事。”该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代彦介绍。参赛选手们各显神通,将垃圾分类的深刻感悟融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易家街垃圾分类宣讲员分享“3+N”工作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古田街道通过“一老一小”志愿服务队创新激励机制;荣华街道创编《四色口诀》方便记忆;六角亭街道运用智能回收箱和AI技术,构建分类闭环;宝丰街道的保洁员详解垃圾四分类的方法;汉水桥街道的垃圾分类宣讲员,聚焦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这些垃圾分类的生动实践,让“随手扔”变成“随手分”的好习惯在硚口区落地生根。
垃圾分类宣传形式丰富多彩,深受市民喜爱。古田街道和汉正街道创新推出汉味三句半《垃圾分类》,将分类知识融入诙谐幽默的本地方言表演,让居民在笑声中掌握分类要领;韩家墩街道警官学院精心编排《诗朗诵》,通过优美的诗词韵律传递环保理念,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宗关街道创作湖北评书《上课》,用接地气的方言故事讲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发居民强烈共鸣;汉中街道原创《垃圾分类赋》,将分类知识融入传统诗词格律,在文化传承中传播环保理念;东方红小学创新设计互动式主题班会,通过趣味游戏、手工制作等形式,培养孩子们成为“环保小卫士”。红旗村小学的《分类时装秀》用创意改造废弃物品,生动诠释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这些各具特色的宣传方式,让垃圾分类知识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经过激烈角逐,评委从节目创意、宣讲内容、舞台表现、形象气质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定。最终,古田街道余红玲的《共建共治共享 解锁社区绿色密码》、宗关街道邓伶俐以湖北评书形式演绎的《上课》、汉中街道李化祥创作的《垃圾分类赋》三个特色鲜明的宣讲节目凭借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三位选手荣获“硚口区金牌垃圾分类宣讲员”称号,他们将作为区域代表参加全市垃圾分类宣讲大赛,以更广阔的舞台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我从事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四年多了,把工作中遇到的事和感悟分享出来,没想到受到大家的认可。”对于晋级,邓伶俐十分惊喜。
“平时都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这次赛事是很好的机会,跟同行进行交流学习。”李化祥欣喜地说道,“其他街道社区的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变废为宝的活动,这些垃圾分类的好方法值得我借鉴。”
此次海选活动评委、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促进中心经济师蒲华,用“有新意”“有亮点”“有特色”三个词来形容本次的海选赛。她建议晋级选手们融入武汉本土元素,用老百姓熟悉的生活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真正让绿色理念入脑入心。
此次活动场地的选取也是独具匠心,这个由水泵房改造的剧场不仅体现了硚口区“敢于破解难题、改旧为新”的精神,更是城市更新改造中“变废为宝”的生动典范。
硚口区垃圾分类金牌宣讲员的出炉,不仅展现了硚口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创新成果,更点燃了全民参与环保的热情。在营北乐剧场这个百姓舞台上,垃圾分类的种子已悄然播撒,环保的理念正悄然生长。这座承载老汉口记忆的城区,正以垃圾分类为支点,撬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