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欢迎您!
城管24小时热线  12319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长者专区 无障碍访问

我市城市管理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有力有序推进

发布日期: 2025-08-07 11:30   文章来源: 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十四五”以来,全市城管系统紧紧围绕发展目标、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周期、精细化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努力促进城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高效运转、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大幅提高、建筑垃圾处置更加规范、环境专项治理成效明显、景观照明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城管执法体系不断健全、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安全监管更加有力。城市管理“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一、聚焦协同高效,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实施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三年行动,形成“行动方案+年度任务清单+考核评估”工作体系,强基础、补短板、提品质,城市综合管理检查考核覆盖率、重大事项协调督办落实率达100%。创新完善指挥调度机制,健全重大活动环境保障多级联动、总结复盘机制,完善雨雪冰冻天气应急预案,优化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范应对能力。

二、聚焦精细管理,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一是实施精致环卫。提高环卫精细化水平,构建环境卫生责任地图,划定全市6800余条城市道路环境卫生责任区;实施洁净道路、洁净社区、洁净公厕提升行动,城市公厕整体洁净率达98%以上。二是提升环卫质效。强化环卫行业基础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环境卫生作业服务的相关规定,规范环卫市场化监管,环卫作业市场化率达90%。建设智慧环卫平台,构建生活垃圾“收—运—处”全链条信息化监管体系。三是配强设施设备。推动环卫车辆更新。新改扩建城市公厕815座,全市建成区城市公厕4556座,建成区密度达到5.2座/平方公里。稳步推进环卫城乡一体化管理,基本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三、聚焦功能完善,构建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一是持续强化生活垃圾分类顶层设计。出台《武汉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1—2035年)》《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武汉市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工作方案》,配套《生活垃圾分类作业规程》(DB 4201/T 675—2023)等标准导则,建成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标准体系。二是推进分类设施建设。配置生活垃圾收运车辆3000余辆,建成分类收集屋1800余座,提标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站95座,规范设置厨余垃圾收运点6100余个,设置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4000台,微改造投放点2.4万个,设置大件(装修)垃圾暂存点2500余个。三是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形成“6焚烧、7厨余、2协同、1应急”的生活垃圾处理格局,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77%。

四、聚焦难点攻坚,提升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水平。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武汉市建筑废弃物分类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规划(2024-2035年)》,建设5处弃土消纳场。强化科技支撑和违规行为监管力度,全面推行电子三联单,推动实现建筑垃圾源头产量可查、中转运输可控、末端处置可溯。联合多部门加大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依法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违规车辆”、出土“违规工地”、弃土“违规倒场”、弃料“违规作坊”。

五、聚焦规范有序,持续提升城市容貌治理水平。一是推进公共空间改造提升。明确基础、提升、示范三类标准,全面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集中治理291处城市小微空间,推动城乡结合部、城市边角区域环境改善、功能提升。二是深化“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聚焦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进出城路、入城口等沿线及周边,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交通秩序、文明施工、基础设施、绿化美化“四整治两提升”。三是健全违法建设治理体系。聚焦低密度小区等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集中拆违行动。四是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推进单车减量,主次干道实现电子围栏覆盖率100%。五是强化路政监督管理。建立全市占道挖掘项目监管“一张图”,推动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和重要区域箱柜美化。持续开展井盖设施整治行动,整治修复井盖设施12.9万个。

六、聚焦品质提升,提升城市景观照明管理水平。建章立制规范景观照明工作,出台景观照明管理办法、景观照明专项规划。提高景观照明管理水平,确保景观照明设施完好率和亮灯率98%、整改率100%。落实网络安全责任,网络安全率100%。做好重大节日氛围营造工作和重大会节保障任务,统筹调度两江四岸灯光秀资源和全市高清媒体立面楼宇、户外LED大屏,制作展播专题宣传。设置微小景观,在重要交通节点、商圈及街景小游园等区域设置微光精致小景观102处。

七、聚焦改革创新,完善城管综合执法体系。健全城管法治标准体系,修订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完善城管执法制度体系。提升城管执法效能,推行“综合集约式”检查、包容审慎执法以及“共情执法”模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持续巩固深化强转树专项行动。优化行政许可服务体系,着力推进行政许可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能力。

八、聚焦智能高效,全面提升城管科学治理服务水平。紧密对接我市智慧城市大脑建设,按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要求,全面整合城市管理领域信息资源,深化智慧城管五大功能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智慧城管工作模式。健全城市管理民情民意平台,基本实现城管事件统一汇聚、分拨与办理;完善城市管理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设施的综合监管,共汇聚、流转、处置案件683万件,突出问题及时整改率达99.6%;优化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平台,系统构建市区街三级平台,实现城管执法案件全程线上办理;完成城市管理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搭建全面覆盖、精细管理、共享融合、社会参与的市、区、街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夯实智慧城管技术标准体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运行维护体系,统筹制定12项城管信息化领域技术标准规范,筑牢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九、聚焦安全稳定,持续提升桥隧燃气运行保障水平。强化燃气安全监管,出台《武汉市燃气专项规划》等2项纲领性文件,新建高中压燃气管道635公里、高中压调压站1座,更新改造老旧管网1716公里。构建智能调度、高效处置的应急救援体系,燃气安全应急处置率达到100%。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现“一号受理、统一标准、协同高效”以及服务事项一体联办。提升桥隧安全监管水平,出台跨江桥梁安全维护监督管理办法,制发桥隧管养和环境整治标准,落实每年全市桥隧体检全覆盖,建成全市城市桥隧安全监管平台和全市城市桥隧安全风险控制中心。启动14处城市桥梁桥下空间试点利用项目,对73座重点桥梁实施立面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桥隧品质。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智能问答 | 网站地图

主办: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305号 办公时间 : 08:30-12:00 14:30-17:30 城管24小时热线 : 12319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25 鄂ICP备2024045322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