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欢迎您!
城管24小时热线  12319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长者专区 无障碍访问

对省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2023013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9-28 15:14   文章来源: 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一、基本情况

    为适应武汉超大城市发展和英雄城市建设要求,我市在环卫设施建设上,紧扣功能性、实用性、美观性的主题,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公厕、垃圾屋、转运站、处理场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环境卫生品质提升提供硬件条件和支持。

    (一)做好顶层设计。一是编制完成了《武汉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1-2035年)》(武政办[2022]144号),各区制定区级环卫专项规划,进一步细化落实转运站、收集站、垃圾屋、公厕等中小型环卫设施用地布局。将环卫设施用地纳入用地规划管理一张图,保障环卫设施建设。二是武汉市规划部门出台了《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项目清单(第一批)》(武自然资规发[2021]79号),规定部分市政环卫设施等实行属地规划部门备案制。三是武汉市城管执法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新改建项目配套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武城管[2022]18号),规定新建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垃圾收运设施。四是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和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武汉市生活垃圾处置生态补偿金管理办法》,规定对各区环卫基础设施进行相应补助。

    (二)加快环卫设施建设。一是已建成15处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包括6座焚烧设施、2座填埋设施、2座预处理设施、3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座飞灰填埋设施和1座餐厨垃圾应急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了1.52万吨/日。2022年共处理了生活垃圾441.83万吨,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2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二是我市现有190余座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总转运能力超过1.4万吨/日,满足武汉市日常垃圾转运需求。转运站配套安装除臭系统,实现除臭剂的喷洒定量自动化控制。中大型转运站设置独立的抽排风/除臭系统,臭气净化后排放。三是2018-2020年“厕所革命”期间,我市新改建705座城镇公厕,公厕密度大于4座/平方公里,符合相关要求。

    (三)设置环卫工人休息场所。为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环境,按照《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结合各区实际合理布点,配好配足环卫工人作息用房。结合公厕、垃圾转运站等设施建设改造项目,或利用富余公共管理用房,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息、更衣、洗浴和停放小型车辆、存放工具的场所。截至2022年,武汉市共有环卫工人作息场所约984座,按照2018年武汉市建城区1173平方公里计算,设置密度约0.8座/平方公里,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0.3-1.2座/平方公里)。其中,汉阳区打造的“阳小驿”,不仅满足了环卫工人作业间隙休息、用餐等需要,而且还提供了微波炉、饮用水、空调、冰箱等更加便利、贴心的设施设备,为环卫工人带来了更多的舒适和便利。

二、下步措施

    下一步,武汉市城管部门将强化日常管理,以落实精致环卫为目标,健全完善收运设施长效管理机制。

    (一)按照住建部《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和《武汉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规范和标准,加强对武汉市收运设施的检查指导,督促各区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运行秩序。

    (二)督导各区严格落实收运设施各项作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在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日转的基础上,通过采取调整作业时间、定时保洁消杀、加装卷帘门、喷淋雾化除臭,负压抽风除尘等有力措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依托武汉市智慧环卫平台,开发建设武汉市收运设施监管系统,将武汉市收运设施纳入监管对象,建立以视频监控为主要手段的非现场监管体系,提高武汉市收运设施作业质效和管理水平。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智能问答 | 网站地图

主办: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305号 办公时间 : 08:30-12:00 14:30-17:30 城管24小时热线 : 12319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25 鄂ICP备2024045322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