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欢迎您!
城管24小时热线  12319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长者专区 无障碍访问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15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9-25 10:19   文章来源: 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一、推进环卫服务市场化。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推出“城市管家”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动武昌区在水果湖核心区域试点,有效实现环卫清扫保洁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高度融合,构建环卫作业与垃圾分类“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新格局,目前,全市2.1亿㎡城市道路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覆盖率达到90%。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吸引社会企业参与,蔡甸区推出环卫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项目预算超29亿元。探索采用特许经营等模式,培育回收市场主体企业,通过高值物补贴低值物,促进可回收物精分细分、应收尽收。不断拓展环卫市场领域,全市环卫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二、健全回收利用体系。一是推进回收体系建设。2019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的通知》,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可回收物回收,推进“两网融合”。市再生办制发回收站点规范化建设方案,持续推进回收站点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规范化回收站点1563个,分拣中心46个,其中高标准可回收物分拣中心2座,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二是推进智慧回收扩面。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引入“爱回收”“创美城”等一批回收利用企业,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向社区延伸,便利可回收物交售。2023年设置智能回收箱2000余台,覆1340多个小区。2024年3月,市再生办印发工作方案,推动新增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箱2000台,现已完成布设600余台。三是开展专项回收活动。依托“武汉以我为荣·小行大爱”清洁家园活动,打造“专项回收日”活动品牌,持续开展大件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专项回收,提升分类回收利用率。积极推进“定向”回收服务,加强公共机构废旧物资绿色定向回收,在全市多个小区、学校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

三、建立分类激励机制。一是制定政策。2024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提出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垃圾分类成效突出的街道、社区、物业企业、家庭实施奖励,将垃圾分类纳入“十优满意小区”、文明单位等评选内容。通过积分、返现等形式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拟制生活垃圾分类激励办法,采取通报表扬为主,资金补助为辅的方式,对分类成效显著的街道、社区、村、单位、小区物业企业、家庭和个人(志愿者)给予激励。二是推广典型。印发工作简报,全市推广汉阳区龙阳街道汉荣苑小区“物业主导+智慧分类”模式,通过应用垃圾分类小程序,对分类投放的居民实行积分奖励,积分可抵扣物业管理费、停车费,兑换礼品和周边商户服务,实现从“要我分”到“我要分”转变。

四、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一是实现分类处置。全市形成“6焚烧、4生化、1协同、1应急”生活垃圾处理格局,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建成运行餐厨垃圾处理厂4座,应急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设计总处理能力1300吨/天,实现餐厨垃圾全量分类处置。二是推进资源化利用。在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有机质固废处置项目,厨余垃圾处置规模达1000吨/天,采用干式厌氧工艺,将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废弃食用油脂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转化为生物柴油、沼气、绿色电能等清洁能源产品,实现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按照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完善回收利用体系,构建分类激励机制,培育分类文明习惯,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智能问答 | 网站地图

主办: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305号 办公时间 : 08:30-12:00 14:30-17:30 城管24小时热线 : 12319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25 鄂ICP备2024045322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