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26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09-26 16:01 文章来源: 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一、关于全市占道经营管理工作情况
街头经济为人民群众生活增添烟火气,增强了城市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我委坚持“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有序”的原则,紧盯问题高发区域、多发时段,持续开展占道经营问题专项整治。
(一)组织常态管控。制发《2025年占道经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梳理126条主干道、99个交通场站、景区商圈等重点区域加强管控,全市下达责改决定书5325件,处罚金6.3万元。探索柔性执法,黄陂区于凌晨时段前置管理,将流动菜贩疏导入市,变被动整改为主动引导;汉阳区推行“红黑榜”管理制度;江岸区推行“红黄白”三色提示单。
(二)规范外摆管理。制发《关于推进全市500处规范外摆经营点位的工作方案》,分级分类推进点位设置,已初步形成规范外摆经营点位644处;明确100处外摆点位提质目标,制定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标准,指导各区明确固定区域、经营时段,划片划线有序经营。
(三)加强分析研判。通过分析研判市民热线、信访投诉,梳理长江大桥黄鹤楼沿线、武汉关、协和医院中山公园、山海关路等16个重要点位,调整勤务模式,加强管控疏导。
(四)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勤务模式,建立市区街三级联动巡查机制,紧盯不同时段特点,统筹资源开展巡查守控。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会同公安机关开展机动车占道售卖执法1096次,取缔连通路口违停占道130处,处理违规占道经营2万余起。今年1至6月,全市收到占道经营投诉24501件,同比下降4.8%,投诉办理群众满意度达91%。
二、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围绕食品安全保障目标任务,抓重点、破难点,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以保障民生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食品摊贩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未发生有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
(一)强化日常监管,食品安全有保障。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武汉市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重点责任清单》,系统划分属地政府、城管、市场监管、卫健、开办方等部门在摊贩登记、日常巡查等职责,形成协同联动的监管网络。聚焦食品原料合规性、进货溯源、环境卫生、操作规范等关键环节,持续推进流动食品摊贩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
(二)紧盯重要阶段,风险隐患有防范。市市场监管局强化重要会节食品安全保障,建立“预防+监管+服务”工作机制,制发通知、发布提示并组织专项督查,开展重点领域督导检查并督促整改落实。同步严查假冒伪劣食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依托12315平台,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问题,实现投诉“接收、分办、督办、回复、回访”五个环节全周期闭合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加强宣传培训,责任意识有提升。针对流动食品摊贩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相对偏低、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的现状,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对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五进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切实提升食品摊贩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水平。累计开展培训数百场,覆盖超100万人次,有效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水平,全面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下步,全市城管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坚持“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有序”,优化服务管理举措,进一步加大占道经营、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守护城市“烟火气”,保持市容环境整洁有序。一是持续开展巡查守控。细化夏季占道经营整治行动方案,优化勤务模式,增加早夜间守控力量,坚持共情执法、柔性执法,完善常态巡查、劝导、守控。二是优化完善服务举措。会同市场监督、卫健、公安部门,发布规范外摆和临时占道经营若干服务举措、流动摊贩规范经营指南,引导摊贩有序开展经营活动。三是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重点加强景区、交通枢纽、人员密集等区域巡查守控,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进一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制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及服务质量,不断增强公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