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城市管理重点任务进展有序
发布日期: 2025-08-07 11:32 文章来源: 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今年以来,全市城管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对标“平、明、绿、美、净、齐”要求,以“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为牵引,以实施城管六大提升行动为抓手,坚持盯重点、补短板、提效能,城市环境品质持续提升。
一、重大环境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坚持“日研判、周调度、月评价”,建立问题发现、清单销号、部门会商等工作机制,统筹推进重点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重大活动保障机制,积极应对春节前后四轮极端雨雪冰冻天气,高标准完成春晚武汉分会场、相约春天赏樱花、武汉马拉松、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等重大环境保障任务,展示了英雄城市的良好风貌。高效办理群众投诉19万件,群众投诉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1.3%。
二、环卫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打造洁净公厕、洁净道路、洁净社区,新改扩建城镇公厕122座,适老适幼化改造公厕277座,完成3036座城市公厕“一厕一码”评价机制。实施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分级分类管理,推广“洗、冲、扫、收”作业流程,专项整治64个网红街区环境卫生,常态化开展“i武汉i家园”系列清洁行动27次。完善分类体系,新改建2039个便民投放点、111座分类收集屋、162个乡村收集点、20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开展餐厨废弃物专项整治,组织分类宣传活动2300场。规范建筑垃圾处理,改建蔡甸千子山、黄陂滠口装修材料再生资源利用处置厂,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完善产、运、销全链条监管。
三、市容环境整治攻坚持续加力。集中开展“四线一口”环境整治,完成“市级200+区级2000”处问题“清零”销号,谋划提升项目236个,推进实施龚家岭、武昌、武汉西、琴台、府河等5个重点入城口和重点道路联通段、京广高铁等3条重点铁路干线沿线环境整治提升方案,城市“门户”形象明显改观。深化小微公共空间整治,完成68处公共空间环境更新,塑造“小而美”空间。开展夏季占道经营、机动车占道售卖等专项整治,推进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编制,加强共享单车总量调控,引导单车有序停放。
四、市政设施功能提档升级。优化便捷出行品质,加大道路排查督办力度,修复道路19.6万平方米,完成60条人行道综合环境整治、82条道路缘石坡道“零高差”改造。推进井盖“一盖一码”数字化确权,收集井盖信息化数据16万个,整治更新问题井盖1.4万个。推进桥下空间改造,启动14处桥下空间利用项目试点。维护管好城市家具,实施32个街区内花箱、井盖、箱柜等设施全要素整治。
五、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接入燃气传感设备11399个、桥隧传感设备17646个。强化燃气监管效能,持续推进新改扩建燃气场站、燃气管网,已开工11座燃气场站,完成管网改造174公里,安装户内安全装置32万户。强化瓶装气闭环管理,关停瓶装气企业6家、液化气储配站7座,服务到户比例达94.3%。支持加氢站产业发展,全市在营汽车加氢站达7座。加强桥隧安全监管,完善826座城市桥隧实时监测,实施三环线野芷—青菱高架桥桥墩加固工程等项目,保障桥隧安全运行。
六、智慧城管建设应用创新拓展。深化系统整合,构建态势感知“一屏总览”;持续提升指标监测、实时监控、事件流转、会商研判、指挥调度等能力,有效支撑城市管理“一网统管”。丰富物联感知,构建“天空低地”监测矩阵,拓宽问题发现渠道,逐步推动问题全量发现、及时解决。拓展城管应用,完善10大应用场景,助力破解风险预警、渣土治理等重难点问题。
七、城管队伍执法更加规范。强化法治支撑,组织《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立法调研,推进桥隧安全管理条例、公厕管理办法修订,推动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办法等法规规章清理,公布全市城管系统执法事项清单。严格规范执法,推广“共情执法”模式。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城市管理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和首违不罚清单,落实政务服务“集成办”,持续优化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八、抓实学习教育引导作风转变。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组织廉政风险排查,集中整治违规吃喝,坚决纠治“四风”。深入开展“群腐”、特许经营、违规招投标等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深化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开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注重舆论宣传引导,发布新闻报道2023篇。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