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欢迎您!
城管24小时热线  12319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长者专区 无障碍访问

市城管执法委关于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4-25 15:04   文章来源: 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城市品质提升,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照责任清单,全面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噪音、烟尘等污染防治工作。

一、2024年度履职和主要工作情况

(一)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治理体系

一是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力推行撤桶并点,投放点撤减40%,微改造投放点2.4万余个,建成分类收集设施1600余座,规范厨余垃圾收运点设置,配备分类收运车辆近3000台,补齐分类收运车辆短板,农贸市场试行“不分类、不收运”。推进环卫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提档升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52座。推广更新新能源车辆,7部门联合制发新能源环卫车辆推广使用实施方案,加快老旧收运车辆提档升级。全市形成“6焚烧、7厨余、2协同、1应急”生活垃圾处理格局,总处理能力达2.06万吨/日,日均收运处置生活垃圾1.35万吨,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二是提升设施设备管理水平。制定整治生活垃圾收运异味扰民问题专项工作方案,紧盯收运车辆管理、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整治,办理环卫车辆“跑冒滴漏”执法案件800余件,整治生活垃圾转运站27个。对全市生活垃圾处置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年度评估,督促处置企业规范管理,提升整体运行水平。在线采集生活垃圾转运站、处置厂等环卫设施臭气、烟气等环境数据,视频监管作业工况,构建环卫设施全时段、非现场监管体系,保障各类环卫设施安全规范运行。

三是规范建筑垃圾管理。抓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出台《武汉市建筑废弃物分类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规划(2024-2035年)》,建设5处弃土消纳场,完成问题点位清零。实施信息化监管,试行电子三联单,完善台账管理,健全全链条监管机制。

(二)严格噪声、烟尘污染执法

一是积极开展源头降噪治理。加大夜间巡查执法和协调督办力度,全年共出动2万余人次,对投诉转办问题,做到当日巡查当日督办。全市共处理夜间施工噪声市民热线投诉49816件,实现群众投诉受理率100%,现场处置率100%;办理夜间施工噪声执法案件(含责改)2567件。加强源头管控,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通过疏堵结合的工作方式,严格管控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依托社区构建城管、社区、居民、企业“四位一体”沟通对话机制,积极化解矛盾。持续推广党建引领降噪建造新模式,针对投诉较多的工地在其项目部内设置了“党员降噪工作室”,积极接访群众,听取意见建议,面对面、点对点解决市民投诉,营造文明施工的良好氛围,累计共设置“党员降噪工作室”120余个。

二是重点整治餐饮油烟污染。强化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执法工作,严格按照“严、细、实、全”的原则,结合环保督察“起底清仓”行动,对负责的历次中央、省级整改任务和信访件,逐项梳理研判,制定全市100家油烟污染扰民的餐饮经营单位整治工作方案,并按期完成。针对油烟污染严重、群众高频反复投诉的餐饮经营单位,强化现场检查督办,严格依法依规执法,持续规范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共处理油烟污染市民热线投诉件20758件,群众投诉受理率、办结率、回告率100%,办理执法案件625件,餐饮油烟执法成效明显,助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三是加强露天焚烧检查执法。突出城乡结合部和人口集中地区,对经常性发生焚烧垃圾问题区域和路段加强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立即纠正、依法查处露天焚烧秸秆、枯枝落叶、沥青、塑料等产生烟尘污染的违法行为。

(三)强化扬尘污染防治

一是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坚持白天雾洒、夜间全面清洗、重点区域随脏随洗的常态化道路清洗模式,落实平面立面一体化、洗冲扫收标准化、重点路段差异化等精细作业。发布全市渣土运输线路等易污染重点路段清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调度各区对易污染路段每日增加1-2次机械化清洗作业。强化巡查检查,督促各区严格落实作业标准,及时处置路面灰尘、不洁等问题。全市日均出动洒水车、吸扫车、雾炮车等环卫清扫车辆1300余台,发现并处置马路办公等渠道反馈的道路污染问题3万余处,持续保障城市道路洁净见本色。

二是加强渣土车运输管控。聚焦“两点一线”(工地、消纳场、运输路线),实行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按照《武汉市建筑垃圾(渣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做好重污染天气期间应急响应工作,严控渣土运输扬尘。全年督导各区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开展工地检查457处,发现问题13个,立案10起,处罚金额约15万元,严厉打击违规清运渣土行为;指导各区对32个重点工程出土工地和1000余辆运输车辆进行备案,保障重污染天气期间重点工程的施工进度。

三是强化燃气工程扬尘治理。严格按省、市要求将扬尘防治纳入日常监管,督促参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对照《工地环境整治提升“六化”标准图册》及《武汉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严控裸露覆盖与降尘措施;建立专职监督员机制,对全市69个市政燃气管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施工未封闭打围、裸土未覆盖等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单3份,推动治理达标率提升。

四是加强道路临时挖掘监管。指导各区规范城市道路挖掘审批,对涉及“新建道路5年、大修道路3年”开挖禁令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审批,确因工程建设需要施工的,经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批准。督促城市道路挖掘单位按照批准的期限工完场清,及时恢复路面。加大对擅自改变占道挖掘性质、挖掘范围、超期等行为的查处力度,2024年全市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65起,办理执法案件225件。

五是做好拆违现场扬尘治理。督促各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拆违现场施工作业管理,确保拆违现场各项防尘措施落实到位。大型违建拆除现场需设置围挡,拆除作业全过程严格执行“湿法”施工要求,通过雾炮机、洒水车等设备持续喷淋降尘,保持作业面湿润。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要求各区停止拆违施工作业。

二、2025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一)实施洁净城市道路提升行动。完善环卫管理标准体系,出台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分级管理办法,细化作业标准。持续推进环卫设备提档升级,提高新能源车辆占比,构建与洁净城市相适应的装备体系,提升精细化作业能力。聚焦“四线一口”、窗口地带等重点区域,打造标杆、整治薄弱,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全面提升城市道路洁净水平。

(二)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推行小区分级管理,一类小区建精品、二类小区促提升、三类小区打基础,以点带面,推动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质效整体提升。不断完善市、区、街、社区四级志愿者服务队伍网络,发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推动分类宣传提质扩面。

(三)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商业噪声、夜间施工噪声和餐饮油烟污染执法工作,常态化开展燃气工程等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监督检查,切实督促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全面落实扬尘防治措施。以问题为导向,加大群众投诉件办理力度,提升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率。推进压实市区街一体责任体系,加大日常巡查频次,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与公安交管、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同合作、信息共享,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监管合力。

(四)全面加强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强化建筑垃圾分类治理,推行建筑垃圾“两核准一勘察”,建立“一项目一档”“一点一档”机制,明确审批核准、源头管控、运输监管、末端处置等方面管理要求。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压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推广应用电子三联单,推进末端处置设施建设,严厉打击建筑垃圾排放、运输、处置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提升建筑垃圾精细化治理水平。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智能问答 | 网站地图

主办: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305号 办公时间 : 08:30-12:00 14:30-17:30 城管24小时热线 : 12319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25 鄂ICP备2024045322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