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直播武昌大成路“过早”
发布日期: 2025-01-06 12:47 文章来源: 湖北日报
2025 年元旦,大成路的“过早”盛景成为了央视直播的焦点。新年第一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的镜头聚焦于武昌区黄鹤楼街道彭刘杨路社区的大成路,以直播的形式将这条承载着“老武汉美食”记忆的老街的热闹景象和独特的“过早”文化展现在全国观众眼前。
△央视直播大成路过早。
清晨八点,大成路已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这条全长573米的老街,40多家早点店一字排开,原始而热烈的烟火气息中,各类地道汉味早点的香气扑鼻而来,撩拨着人们的味蕾。
随着直播的推进,武汉早餐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大成路的别样风情徐徐展现。“‘过早’是武汉人的头等大事,它烙印着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独特的码头文化印记。”彭刘杨路社区干事喻哲带领观众穿梭于大成路的美食长龙间,将武汉的“过早”文化和大成路老牌过早店铺的历史故事与招牌美食娓娓道来。
△社区干事与主持人分享大成路点滴。
大成路堪称名副其实的“碳水天堂”。在码头文化的熏陶下,顶饱的粉面、糯米等食材,成为武汉早餐的主角,孕育出热干面、豆皮、油饼、烧麦、面窝、鸡冠饺等一道道经典的汉味早点。喻哲表示,像丽华早点、小秋水饺等不少店铺已经开了三四十年,不仅味道地道,更承载着无数街坊邻里的记忆与情感。
△主持人采访小秋水饺老板娘。
镜头之下,大成路热烈的市井烟火与一个个温馨瞬间被一一记录:无数武汉老饕和外地食客悠然坐在路旁,享受着热气腾腾的早餐。扎实够味的碳水下肚,那份温暖入胃的熨帖,瞬间化作抵御冬日寒气的能量,温暖着每一位食客的身心。
有附近的上班族,因时间紧迫,来不及排队等候,只需和老板简单说声“待会来拿”,便匆匆离去;店老板与街坊熟客彼此一个眼神交汇,便心领神会,按照对方的口味喜好下面添料。有人手端粉面、指勾蛋酒,展现着边走边吃的“湖北绝学”。还有的人则坐在早点摊前,边吃边聊,分享着新年的喜悦和祝福,现场处处洋溢着温馨的氛围。
“大成路作为过早一条街,曾经一度是社区的‘老大难’。”直播中,喻哲还介绍了“烟火大成”的发展故事。曾经大成路的商户占道经营,不仅影响居民出行,破坏市容市貌,给游客留下不佳印象,也给城市管理带来诸多难题,矛盾日益凸显。为此,街道与社区积极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对大成路进行了“软”升级,既巧妙保留了老街的历史韵味,又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人居环境。
街道、社区前后组织了10余场“商居社协商议事会”,共商共谋,探寻发展新路径。实施大成路特色“外摆经济”,为商户量身设计统一的“外摆三件套”:桌椅、防油地垫和垃圾桶;拟定街区公约,让商户在指定时间、区域有序摆放桌椅、合理经营,并及时收回桌椅,处理垃圾。如此一来,街道整洁度大幅提升,商户经营环境得到改善,邻里关系也愈发和谐。
△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与大成路商户、居民座谈交流。
精心打造“烟火大成”品牌IP,开展各类美食创意活动十余场,为大成路引人流、聚人气。以美食为桥梁,促进商户、居民和谐共融,同时吸引媒体目光,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助力大成路美食走出去,吸引八方来客,激发辖区经济活力。
△“食光记忆·寻味大成路”美食节活动。
此外,积极激励商户树立“社区共同体”意识,组建并壮大商户联盟队伍。截至目前,联盟已由原本的21家拓展至101家。动员商户承担社会责任,聚爱心行公益,进行公益“反哺”——为弱势群体献爱心,为户外工作者供贴心物资。每季度开展“五星商户”评选,对优秀商户进行授旗表彰,进一步提升商户的活跃度与凝聚力。
△大成“南极站”为户外工作者免费供应消暑饮品。
△大成路“五星商户”授旗仪式。
如今,大成路市井百态的烟火气与基层治理的高效、城市管理的有序和谐共生,已然成为武汉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线”。
下一步,黄鹤楼街道将继续用好共同缔造方法论,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兼顾“放得开”和“管得好”,不断提升“烟火大成”品牌知名度,让大成路的幸福烟火生生不息,黄鹤楼下的美好街区故事绵延不绝。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