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百年天声街 “梳妆”烟火气更旺
发布日期: 2025-08-07 11:12 文章来源: 极目新闻
8月6日凌晨4点,夜色正浓,在武汉市江岸区天声街,高压冲洗车的水流已经开始冲刷路面,环卫工人的橙色身影在街灯下忙碌。早上7时,赶早买菜的居民王女士走在干净通畅的路面上,忍不住感慨:以前摊子挤得走不动,垃圾桶堆满了菜叶子。现在不仅路走得通了,连地砖缝里都干干净净。
△整治后的天声街,道路整洁通畅
承载着汉口百年记忆的天声街,是知名的生鲜市场与小吃聚集地,也浓缩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然而,摊贩占道、垃圾污水等治理难题,让这条老街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步调渐生差距。为了让百年老街紧跟城市的发展更迭步伐,江岸区城管局联合车站街道,集结环卫、社区、下沉党员等多方力量,打响“清污治乱、规范经营、宣传引导”整治攻坚战,逐步探索出老旧街区治理的“天声模式”。
短短一周,老街面貌便有了看得见的新变化。
“绣花功夫”重塑洁净筋骨
为重塑百年老街的洁净底色,江岸环卫针对街区特点,对作业流程进行了精准再造。面对周边街巷路面狭窄、垃圾产生量大的双重难题,环卫部门破除原有的大型垃圾清运车辆每日集中清运一次的模式,转而启用小型桶装车以桶换桶。这些灵巧的小车每日穿梭于背街小巷收集垃圾3至5次,再到开阔路段与大型收运车“接力”。这套“化整为零”的清运法,不仅化解了大车堵塞窄巷的窘境,更将垃圾滞留时间压缩到最短。
△环卫部门加强保洁频次
为防止转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环卫部门在细节上做足文章:全程铺设防污油布,有效隔绝跑冒滴漏。日常保洁方面,13人的天声街专职保洁班组,每天从早7点到晚10点不间断巡查,平均每半小时就将天声街及周边小巷巡回“梳理”一遍,确保垃圾随产随清,形成“发现-清扫-收集-转运”的快速闭环。
夜幕降临,商户收市,高压水车便登场,对市场全域进行深度清洁,尤其针对顽固油污点位重点攻坚,让路面每天都能以清爽面貌迎接朝阳。
“疏堵之道”畅通秩序血脉
早上7时的天声街,“城管蓝”与爹爹婆婆们一起“赶集”。江岸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联合车站街道执法中心人员,实行“早七晚九”的巡查制度,对天声街及其相连的友益街、公安街、公安横街等街巷进行全面规范管理,对发现的占道经营问题进行及时劝导。
△执法人员开展“朝七晚九”巡查,帮助商户规范经营行为
“老板,您的水果摊占道了,请将商品移至人行道台以内。”考虑到老旧街区的沿街商户门面狭小,生鲜商户确有实际经营需求,执法部门采取疏堵结合策略,在保障街面畅通的前提下,清晰划定以人行道区域作为规范外摆区,既满足了店家的经营需求,也为人车留出了通行空间。
执法人员推行“三次提醒、两次协助、一次警示”的柔性工作法。近一周来,已累计规范市场占道经营200余处、出店经营60余处,清理乱堆放杂物50余处,同时向所有商户重申明确“门前三包”管理责任。鲜鱼摊主周老板在执法人员协助搬运货品后坦言:“人家天天帮忙我们理货,再摆到路上自己脸上都挂不住。”
“共治之约”激活内生动力
要长期巩固整治成果,关键在于激发商户的自觉性。车站街道长安社区工作人员和下沉党员、志愿者们组成宣传小队,逐户走访了市场内150余家商户。“阿姨,这是《门面文明经营倡议书》,文明经营,规范经营,让我们一起守护百年老街天声街。”他们联合街道公管办、执法中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门前三包”责任,并邀请商户签署《文明经营承诺书》。售卖鲜蔬的刘师傅在签约后,主动将遮阳棚收缩至规定范围:“以前觉得保持环境是环卫和城管的事,现在明白了,我们这些卖菜的都是责任人。”
△向商户宣传讲解“门前三包”管理责任,激发商户自治积极性
如今漫步天声街,道路宽敞畅通,摊位整齐有序,洁净的砖石映照着商户们忙碌的身影。这场由政府主导、全民共建的焕新行动,不仅擦亮了百年老街的“面子”,更夯实了民生福祉的“里子”。
“让新颜成为常态,考验的是治理韧性与制度创新。”车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街道正筹划成立天声街“商户自治联盟”,引导商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同时,街道将持续完善“宣传-整治-巩固-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常态化巡查、商户积分管理、定期评议等方式,确保精细化管理标准落地生根,让百年老街的焕新成果持久惠民。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