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司门口人行天桥35岁 体检结果显示健康
“通过水袋注水载荷试验和护栏检测,武昌司门口人行天桥体检结果显示,它很健康。”9月9日,来自武昌城管的消息说,该桥为市民出行安全和即将到来的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
△技术人员对司门口天桥进行体检
司门口人行天桥位于黄鹤楼至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处,为环形与直桥组合结构,全部建成投入使用35年。此次给司门口天桥体检,桥梁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与专业桥梁检测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检测严格遵循《武汉市桥隧养护技术规程》等一系列专业技术规程,对天桥的各个部位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检查。
技术人员介绍,荷载检测是此次工作的重点之一。首先在该主桥上精心设置了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就像敏锐的“神经末梢”,能够精准感知桥梁在受力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随后,通过桥面水袋加载的方式,模拟桥梁在满荷载状态下的实际情况。水袋中的水缓缓注入,桥梁所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而传感器则实时将数据传输到采集设备中。
△采用水袋注水法,进行荷载检测
除了荷载检测外,护栏检测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护栏作为保障行人安全的重要设施,其牢固程度和完好状况直接关系到行人的生命安全。技术人员对护栏的每一个部件都进行了仔细检查,包括护栏的连接部位、焊接点、表面涂层等。他们用手轻轻摇晃护栏,检查其稳定性;用专业的检测工具测量护栏的高度和间距,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操作,大量的数据被精准采集。这些数据就像是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能够直观呈现桥梁在满荷载状态下主体结构的承载力。技术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运用专业的模型和算法,对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全面评估。从检测结果来看,司门口人行天桥整体结构状况良好,但在一些细节部位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如油漆脱落等。
武昌城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检测结果作为重要参考,进一步强化桥梁的日常巡查与维护力度,以“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理念,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为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的成功举办贡献城管力量。